在山东省烟台市渔人码头外侧,一条璀璨夺目的神秘“项链”镶嵌于蔚蓝大海之上,这就是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“耕海1号”。近日,记者来到烟台探访这座海洋牧场。作为一种新业态,“耕海1号”在立项、建设、融资、运营等各个环节实现创新,通过两期项目建设的投资,“耕海1号”海洋牧场于2023年4月28日投入运营。
“目前附近海域生态非常好,看,这是马步鱼,就是平时我们烧烤吃的鱼。”该项目工程师介绍,“耕海1号”现代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突破了海洋工程、现代海洋牧场、渔业智慧养殖等领域80余项核心技术,生态养殖围栏环绕40万立方米水体,是全国最大单体养殖水体。与此同时,其成为集海上研学、海上度假、餐饮美食、生态采摘、休闲垂钓、渔业养殖、海洋科普与观测于一体的海上休闲度假新天地,为宾客带来海上“星”体验。
一登上码头,映入眼帘的就是长长的廊桥,廊桥全长约800米,宽5米,连接一期与二期工程,共同构成“海洋之星”项链造型。廊桥中间围起的海域,水深约10米,水平面达4万平方米。
一期工程平台由3个大小相同的、直径40米的圆形子网箱旋转组合而成,一层为亲海休闲区、二层为浮海咖啡厅、三楼为深海放映厅,顶部是可登临的“海上看烟台”观景平台。3个子网箱养殖体积约1万立方米,总养殖体积3万立方米。每年可增养殖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,年产约15万公斤。养殖品种主要以斑石鲷、许氏平鲉(即为黑鮶、黑鱼)、绿鳍马面鲀等海水鱼。“目前脚下的是1号网箱,选用了龟甲网PET网衣,可承受3.5吨张力,具有10年以上使用寿命,具有高强度、耐久耐用、耐污损附着、不吸水、抗风等特性。而在网箱上方的黑箱子就是自动投喂系统。”项目工程师介绍,“此外,我们还在海底投放人工鱼礁,开展底播增殖,中间采用海水网箱养殖,海面则进行休闲采摘垂钓。”
目前,“耕海1号”已经利用自然海水环境,投放了3.7万空方的人工鱼礁,打造深海的“绿水青山”。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,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,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,为鱼类等提供繁殖、生长、索饵和庇敌的场所,达到保护、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。探索“贝—藻—参”等多营养层次立体养殖的同时,修复海洋生态环境,营造海洋生物栖息地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下一步将有计划地对鱼、虾、贝、藻等海洋资源进行养殖。
二期平台主甲板为五角“海星”造型,主体有7层,室内面积为1万平方米,设有成人、儿童戏水乐园、垂钓区、科普展厅、宾客住宿区等功能板块,游客在这里还可以体验“海底两万里”“深海电梯”等互动科技项目,平台日最大载客量1000人,年可接待游客预计15万人次以上。
据了解,在生态化方面,“耕海1号”配备南极长城站同款防污处理系统,可实现防污减排、节能环保,处理之后的污水污物通过污水处理船,全部运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定的陆地码头,排入全市污水管网,实现海上“零排放”。此外,平台采用清洁发电系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统,初步布置了60块太阳能光伏板和3台风力发电机,在日照充足、风力稳定时基本满足日常用电需求。同时,设置1组蓄电池作为低压电源用于日常照明、监测等设备供电。
项目工程师表示,作为示范性项目,“耕海1号”目前还处于在浅海区域试验阶段,验证在深海中装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同时测试自动化、智能化装备。未来,将以该项目为起点,为后续挺进深远海、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。